跳到主要內容

學外語就要到外國學?-談自然習得環境

我們在生活當中,常可以聽到身邊的親朋好友說道:「學英文最快的方法就是丟到美國去。」真的無論在台灣怎麼學、總是會輸給去國外留學過的人嗎?

我們先來想想學外語需要什麼。首先,我們可以先用二分法,劃出「輸入」和「輸出」兩大塊,無論是學母語還是學外語,都必須要有足夠的「輸入」和「輸出」,這是最基本的條件。

再來,我們繼續把學習環境分成兩種,一種是「自然習得環境」,也就是像婆婆媽媽叔叔伯伯鄉親父老所說的「丟到國外去」;另一個就是我們所熟悉的、教室裡的「教室習得環境」。

這兩個究竟有什麼不一樣呢?



如果你實際到國外生活過,你會發現在日常生活中幾乎沒有人會訂正你的外語,這可能是你已經精通該語,沒人發現你是外國人-不,別高興得太早,事實上為了溝通順暢,以及大部分母語者不見得能夠「描述」自己的文法等因素,面對他們能聽懂的錯誤,他們大多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很多時候他們有些不了解也唬弄過去),因為沒有人想要一直「訂正」別人的錯誤,尤其是溝通的時候,「資訊」本身才是重要的。這就是第一個最大的不同,在課堂上,是會有較多機會被訂正錯誤的。

再來,接收到的「輸入」也很不一樣,大概沒有一個母語者會問你「你學過完成式了嗎?」然後因為你還沒學過就避免使用完成式。大多數的人對外國人確實會將自己表達方式修飾地較為易懂,但那說穿了是像媽媽語之類的方式(見過去媽媽語一文)。他們可不知道自己的母語外國人是怎麼學的、哪個東西學過哪個東西沒學過;相較之下,教室裡的環境非常單純,老師大多會避免使用學生不熟悉的文法,讓溝通較為順利。

好,接著是人的問題。教室裡面有幾個母語者讓你聽他們說話?一個?兩個?就算五個好了,他們可能也無法一直跟你對話。但自然習得環境不同,你去買個菜、吃個飯、逛個商場,你可能就得跟三四五六七個母語者講到話,因此自然習得環境的輸入來源相當廣泛。

還有學習時間,在台灣就算一個星期上個十堂課,也就是10小時的接觸時間,但在國外,你可能可以一整天都暴露在外語環境之中。

講到這裡,好像會引導出「學語言果然還是要到國外學」的結論。等等,我還可以介紹一位到美國留學英語卻沒進步的朋友,不對,要幾個有幾個,他們怎麼了?難道是他們不認真?還是他們整天都跟台灣人混在一起?

其實不一定是的,就像剛剛我們提到的,外國人除非在完全不能理解你表達的話,否則文法錯誤或詞語不當,他們大多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若是「發音」,他們恐怕就更不會去糾正你小小的錯誤,畢竟他們自己也沒學過語音學,他們只是覺得聽起來很奇怪。

事實上,在學習語言的時候,我們都需要有「肯定證據」和「否定證據」,聽起來很酷,但其實就是在你說錯的時候,有人可以告訴你「這樣不對」然後讓你糾正自己的語言,而這正是在教室裡頭最適當的環境,因此如果你在台灣上課,一有機會,請不要害羞,努力地與老師對話,讓老師糾正自己的錯誤。這是每個人(包括小朋友學習母語時)都會面臨的過程,如果沒有這個過程,我們會多花很多心力學習。人類在面對錯誤時是特別有記憶力的。

如果你人已經在國外,你應該可以理解「在國外不一定會進步」這一點。你需要的是幾個母語者的好朋友,然後平常好好聽他們說話。很多時候,就算你文法完全正確,他們聽起來還是不一定自然。學習語言所需要的否定證據,你也可以拿得到,只要你對母語者的反應更敏銳一點-當他們花了幾秒才理解你說的話,代表他們平常不這麼說,不要害怕,問他們「要是你你會怎麼說」,這才能幫助你下次說他們最熟悉的方式使用語言,隨著時間過去,你就會發現跟他們的溝通愈來愈沒有「Lag時間」,這也代表你的語言能力又進步了。

知名的語言學家 Swain 在1994年發表了「強迫輸出」的主張,他認為透過對學習者的「強迫輸出」,可以檢驗學習者的學習狀況,另外因為學習者需要使用語言,也會開始自我修正。因此「輸出」絕對比你想要的重要很多。

最後提醒,如果在台灣學習,也不要氣餒,你不足的地方可能只有「接收的輸入不夠」。拜現代網路科技發達所睗,上網找找你所學的語言的節目,找自己有興趣了解的內容,努力用外語搜尋知識,當你很想了解內容,你的語言就會不自覺地進步,千萬別強迫自己看很沉重的新聞或談話節目,有些東西就算用中文你看了也會睡著。

睡眠記憶法完全是無稽之談,這已被科學證實了,所以請一定要找自己有興趣的東西,別相信自已睡著時聽廣播還能記得單字,那就跟獅子毛一樣不切實際!

留言

陳錦添表示…
到外國不一定學得好外語,在本國也不一定學不好外語,重要的是有沒有心去學。專業一點,看你的動機(motivation)是否強烈。
Unknown寫道…
睡覺時聽廣播雖然記不起單字 但卻能熟悉他們的語感與速度
我就每天睡覺時聽著電視購物睡的!時間一久聽力真心有幫助!
我們小時候不也就是每天邊聽邊睡才學會說中文的嗎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為什麼中文叫 "Mandarin" -滿大人?

讀者發問:「現代英語稱中文為 Mandarin,其實就是「滿大人」,當時的滿族官員威風凜凜,前來大清王朝的外國人聽到這詞,就把它直譯為英語-Man-da-rin。這是真的嗎?」

我們怎麼學外語?-Krashen 的五個假說 (Monitor Theory)

  人們究竟是怎麼學習第二語言,這是個直至今日都還在語言學界及語言教育界爭論不休的議題。不過,在諸多理論中,有一些較為代表性的理論,還是可以介紹給大家。今天要介紹的就是 Stephen Krashen的理論。

「龜茲」怎麼念?

談到「正確」的讀音,那麼有許多人一定會想起歷史課本上面的一些國名,從小到大也遇到幾個字音魔人老師,舉凡:「龜茲要念丘慈;月氏要念肉汁。」好像沒這樣念就少了點文化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