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白金色還是藍黑色?彩虹有幾種顏色?

那件衣服到底是白金色還是藍黑色?但是,就算我回答白金色,你的白金色和我的白金色真的是一樣的嗎?


無論這件衣服是什麼顏色,在各個語言間,對於顏色的區分似乎並不相同。

在語言學中,有一派觀點認為,語言會形塑我們的思想,例如顏色:我們對顏色的命名是來自語言及文化經驗。我們很少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兩個一模一樣的顏色,但透過語言對顏色的分類,我們得到了應該在哪裡區分顏色的界線。就好比彩虹,每個顏色之間其實都是漸進模糊的,但語言畫下了界線,告訴我們紅色下面的是橙色,兩者中間的顏色就是「偏紅」或「偏橙」,但若我們把「偏紅」定義成藍色,那麼紅色可能就是「偏藍色」。

不是所有語言都有一樣多顏色,新幾內亞有種叫做丹尼語(Dani)的語言,當中只有兩種顏色-黑與白,分別是mili和modla。但他們眼前的黑不是我們的黑,我們說的白更不是他們的白-丹尼語將藍、綠、黑都歸到「黑色」,並將紅、白、黃都歸為「白色」。

我們身邊也有一些語言區分顏色的例子,例如你我隨處可見的「紅綠燈」,在日語及閩南語等語言叫「青色」,在日語當中,青色在日常語言中主要都是指藍色。但難道講華語的人和講日語、閩南語的人眼中看到的紅綠燈顏色不同嗎?

顏色的定義恐非絕對-到日本時,仔細觀察一下紅綠燈,竟開始動搖心中綠燈的顏色,因為細看後,總覺得那顏色更像是偏藍的藍綠色。事實上,例如藍色和綠色,因為在色譜上鄰接,其定義幾是由語言及文化共識所建立,不分藍綠的語言在世界上比比皆是,除了我們身邊的例子外,馬雅語、甚至大溪地語,也都不分藍綠而統稱為「青」。人類在原始社會中,並沒有細分顏色的必要,我們現在熟悉的各種細部顏色,很可能是文明社會、甚至資訊社會所帶來的需求。而我們透過與異文化及異語言的人交流,也交流了這些細分後的顏色,只是這些顏色在每個語言中的定義,仍有些微差異。所以,我們的紅和德國人的紅可能不是一個精確的紅,準確來說,比較像是兩個有交集的集合。

日本的「青紅燈」,嗯……好像跟天空是一個顏色無誤。


彩虹也是其中一個例子-過去英語中認為彩虹有五種顏色,古代日語則認為有八種或六種,琉球語認為就明與暗兩種。原本彩虹的各色間,就有無限多種顏色,現代彩虹的七色,主要來自於牛頓所採用的「七色」,因七這個數字是神聖的數字。然而直至今日,德國人認知的彩虹顏色仍為多為五色或六色,一些俄國人認為四色,許多美國人則認為有六種顏色。

彩虹有多少顏色,也是由語言及文化所定義的。
(圖片來源:http://pbs.twimg.com/media/BixlBl3CYAEeUhJ.jpg)


語言會形塑思考的學派,主要例子就是各語言對顏色的認定。但除了顏色及方位,沒有其他有力證據說明此事,因此此說在學界已不流行,目前主流意見較認同「不同語言確實會影響人們對顏色和方位的定義,但除此之外,較高階的抽象思考等功能並不至於被語言所左右」。可以確定的是,我們雙眼視覺中的顏色當是大同小異、不隨語言改變,講丹尼語的人並不會因此看到黑白灰階的世界,只是他們的語言不區分很多顏色,經過訓練後,他們仍可以記得哪個是藍哪個是綠;我們也能夠辨別出深淺不同的藍,但只是在我們心中他們都算是藍色而已。

無論那件衣服是白金色或是藍黑色、無論綠燈是綠色還是藍色,用丹尼語非黑即白的視野看世界,婚喪喜慶一齊白,兩大政黨一般黑,只剩下紅綠燈黑白分明,似乎富饒哲理。

留言

Melody寫道…
你的結論好幽默,我喜歡!XDD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為什麼中文叫 "Mandarin" -滿大人?

讀者發問:「現代英語稱中文為 Mandarin,其實就是「滿大人」,當時的滿族官員威風凜凜,前來大清王朝的外國人聽到這詞,就把它直譯為英語-Man-da-rin。這是真的嗎?」

我們怎麼學外語?-Krashen 的五個假說 (Monitor Theory)

  人們究竟是怎麼學習第二語言,這是個直至今日都還在語言學界及語言教育界爭論不休的議題。不過,在諸多理論中,有一些較為代表性的理論,還是可以介紹給大家。今天要介紹的就是 Stephen Krashen的理論。

「龜茲」怎麼念?

談到「正確」的讀音,那麼有許多人一定會想起歷史課本上面的一些國名,從小到大也遇到幾個字音魔人老師,舉凡:「龜茲要念丘慈;月氏要念肉汁。」好像沒這樣念就少了點文化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