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阿爾泰語系

前幾篇的文章主要都是在介紹印歐語系下面的語支,今天要稍微換個口味來介紹另外一個語系—阿爾泰語系。阿爾泰語系的語言涵蓋範圍相當廣,東西北亞都有蹤跡。

阿爾泰語系的劃分其實至今仍是處於爭議的狀態,主張阿爾泰語系並不存在的語言學家們認為,這些語言雖然彼此擁有同源詞-也就是來自同祖先的詞語,但這些詞其實並不是源自於共同的老祖宗,而是使用這些語言的民族們交流密切所產生出來的結果。為了讓我們接下來的討論順利,我們在此先接納阿爾泰語系存在的這個說法。

阿爾泰語系範圍分布大,除日韓語有爭議外,其他語言大可依特徵分為三種語族。


阿爾泰語系看似離我們很遙遠、很陌生,但實際上他與我們並沒有那麼的陌生。阿爾泰語系下主要可以分為突厥語族、蒙古語族、通古斯語族,較熟為人知的語言為土耳其語、蒙古語、大清帝國的官方語言-滿語。相信大家看到「突厥」、「蒙古」這些關鍵字,可能多少會連結到:咦,這不是常出現在歷史課本上的名稱嗎?是的,我們在歷史上唸到的「突厥」、「蒙古」、「契丹」、「女真」這些民族所使用的語言,都屬於阿爾泰語系,大家是否跟我一樣,覺得它沒有那麼陌生了呢?

阿爾泰語系的語言主要的特徵有母音和諧 (Vowel harmony),他們的母音分為兩種類或更多,同類的才會聚在一起,不同類的就會被趕走換同類來。另外,他們大多有著固定形式的重音、一些格變化、等。

阿爾泰語系的語言的語序基本上都是主語-受詞-動詞的排列順序,例如「我吃飯」到了阿爾泰語系中會變成「我飯吃」。那麼,我們要怎麼確定每個名詞跟動詞之間的關係呢?阿爾泰語系的語言跟印歐語系的語言一樣都有格變化來標示某個名詞在句子中扮演的角色,格位的數量雖然較印歐語系語言的格位數量來得多一些,但格變化卻比印歐語系來得簡單。

為什麼格位數量比較多,但格變化卻比較簡單呢?這背後的功臣來自於阿爾泰語系的語言的詞語組合的方式所採用的方式與印歐語系不同,並不是透過改變字詞本身來變化-如英文的 take 變成 took 這種,而是將一些詞語加在後頭。讀者們若學習有格位變化的印歐語言,可能會發現印歐語言的詞語變化很難拆開,就像是把白色跟紅色的湯圓搓在一起時,兩者已交融在一塊兒,這是所謂屈折構詞的特徵;但阿爾泰語系的語言,則直接將詞綴接在詞幹的後面,兩者的界線一下子就看得出來了,就像是大家小時候使用的彩虹蠟筆一般,一個顏色接著另外一個顏色。

如下面土耳其語的例子(後面括號中是各個詞綴的意思,取自維基百科):

Avrupa      歐洲
Avrupa-lı     歐洲人
Avrupa-lı-laş     歐洲化(歐洲-人-化)
Avrupa-lı-laş-tır  使歐洲化(歐洲-人-化-使)

雖然大家不一定會說土耳其語,但我們發現詞與詞綴的界線相當明顯,這就是他們的一大特色。母音和諧是阿爾泰語系的招牌也是阿爾泰語系最大的賣點之一,母音和諧指的是詞綴的母音會與詞幹母音一致的現象,因此同一個詞綴為了與詞幹的母音一致會有不同的型態。例如土耳其語中的複數(相當於英文books中的-s)有以 a 為主的和以 e 為主兩類,變化時就要看那個字主要的母音來選擇使用何者,主要母音是 a 就選 a ,是 e 就選 e 。

阿爾泰語系除了存在與否產生了爭議外,其所包含的語族亦有爭議。除了上述的三個語族外,亦包含我們熟知的日語及韓語,這就是所謂的阿爾泰超語系假說(Macro-Altaic theory)。但這兩個語言是否屬於阿爾泰語系至今仍為學術界所爭論,持反對論的學者認為雖然日語及韓語擁有部分阿爾泰語系的特徵-例如韓語中也有母音和諧,但這兩個語言與其他的阿爾泰語言所擁有的同源詞卻是相當稀少。因此目前普遍仍將日韓語視為系屬不明的語言,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上次提到孤立語言也提及到他們。

至於他們兩個是不是親戚呢?雖然在文法上日韓語有一些相似之處,但兩者的基本詞語、音韻系統、音節構造都落差過大,無法支持他們同系屬,因此學界在此部分仍多持否定意見。究竟他們的親人在哪,可能就要待語言學家們進一步研究了。

一分鐘帶您看阿爾泰美…噢不,是了解阿爾泰語系。最後的日韓語在分類上仍有爭議。


(作者:清華大學語言學研究所楊又儒。)

留言

匿名表示…
講解得很好 通俗易懂 :)
麻瓜先生寫道…
謝謝您的鼓勵!
Unknown寫道…
白桂思(Beckwith)教授认为日语可能与已经消失的扶余语有关,是扶余语残存的唯一后代,请问您怎么看呢?
aThiⁿ寫道…
『為了讓我們接下來的討論順利,我們在此先接納阿爾泰語系存在的這個說法。』

爲何「先接納阿爾泰語系存在」才能順利進行這段討論呢~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為什麼中文叫 "Mandarin" -滿大人?

讀者發問:「現代英語稱中文為 Mandarin,其實就是「滿大人」,當時的滿族官員威風凜凜,前來大清王朝的外國人聽到這詞,就把它直譯為英語-Man-da-rin。這是真的嗎?」

我們怎麼學外語?-Krashen 的五個假說 (Monitor Theory)

  人們究竟是怎麼學習第二語言,這是個直至今日都還在語言學界及語言教育界爭論不休的議題。不過,在諸多理論中,有一些較為代表性的理論,還是可以介紹給大家。今天要介紹的就是 Stephen Krashen的理論。

「龜茲」怎麼念?

談到「正確」的讀音,那麼有許多人一定會想起歷史課本上面的一些國名,從小到大也遇到幾個字音魔人老師,舉凡:「龜茲要念丘慈;月氏要念肉汁。」好像沒這樣念就少了點文化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