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金門、馬祖、烏坵講什麼語言?

昔日的戰地,今日成了觀光勝地。雖然軍隊仍在,但近年來也愈來愈多遊客,來到金門或馬祖觀光。不過,金門、馬祖,以及中間的烏坵,又講什麼語言呢?
這個問題顯然有些語病,因為島上當然有著各種不同的人,島嶼也不可能會自己講話。不過說到當地人所使用的語言,可能有許多人會感到意外,因為他們彼此的語言並不相通。

首先,金門與馬祖的位置在這裡:


咦?金門和馬祖我知道,不過怎麼多了一個「烏坵」呢?

烏坵是介在金門與馬祖中間的島群,雖然現在由金門縣代管,但因為地理位置特殊,與金門、馬祖的語言圈又不相同,因此我們將它分別討論。

首先我們來看看金門的情況。金門縣主要包含金門島(下方紅色骨頭狀島嶼)及烈嶼(金門島左方島嶼)等地。而地圖上旁邊、行政區外的灰色島嶼即是中國廈門。

紅色部份為金門縣行政區域。

金門通行閩南語,金門腔是閩南語系統下方一支與廈門話較接近的語言變體。而廈門話可說是目前中國福建省當中,與台灣本島通行的主流台語最為接近的語言,語言的特徵融合了漳州話及泉州話。

不難想見,介於中間的金門話,也應與台灣主流的台語之間也十分相通,不過這個相通可沒這麼簡單,金門話裡仍帶有許多不同於優勢台語的金門特色。

金門腔受到閩南語泉州話中的同安腔影響較多,許多字的發音偏泉州話,這點不同於廈門及台灣優勢腔。許多金門話的發音偏泉州音,許多發音與台南腔不同,因此對於許多台灣本島人而言,金門腔發音便聽起來極為特別。

下方影片中的老奶奶講的便是金門腔。



再者,由於金門縣一直到1937年才為日軍所統治,與台灣本島的歷史並不相同,語言中也並沒有如台語一般,由日語當中吸收許多外來語。

金門人稱自己的語言,鮮少使用「台語」這個詞。目前一般所使用的「台語」這個名字,確立在日治時期,指涉台灣的閩南語族群所使用的語言。而老一輩金門人則習慣稱自己的語言為「閩南語」。

而又為什麼說金門和馬祖語言不通呢?



左上角的馬祖列島,地理位置極靠近中國的福州市。這裡的語言也與福州話同系統,為閩語家族下方的「閩東語」,與閩南語並不相通,可視為獨立的語言。

閩東語下方同樣有許多不同的變體,而馬祖話即是其中之一。可以參考劉金姐姐的馬祖話教室的這段短片:




馬祖話與福州話雖屬同個語言,彼此相通,然而仍有許多細部差異,如發音、許多字的念法,詞語上也有一些出入。不過目前馬祖的鄉土語言教材,所採用的是福州話的標準音。也因此,到了馬祖來,不妨聽聽真正的馬祖話。

而位於金門馬祖中間的烏坵又講什麼語言呢?

烏坵,位於金門與馬祖中間,號稱是台灣離島中的離島。
圖片來源

烏坵由大坵島與小坵島組成,之間交通不便,與台灣本島十天才有一個航班,求學就職多需前往金門、馬祖,或台灣本島。這裡的人們所說的語言稱作「烏坵話」。

烏坵話既不是閩南語家族,也不是閩東語家族。這也代表,烏坵話與台語、金門話不通,也與馬祖話不同系統。烏坵話屬於「莆仙語」家族的一員,媽祖的故鄉湄州所使用的湄州話即是莆仙語的一員。

烏坵話聽起來像是這樣:



烏坵話由於在台灣是弱勢中的弱勢,研究資料相對於其他語言非常稀少。加上原本使用人數便不多,使用者漸漸流失,目前處於瀕危狀態。

下次有機會來到金門、馬祖、烏坵,不妨觀察一下當地人的語言。若有世界上最美的風景,想必是人們自信地講著母語的樣子吧!

留言

Unknown寫道…
馬祖的母語教材是邀請福建師範大學(福州)的梁教授(已故)等編寫的。可惜福州自己不識貨。

(利申:我是福州人)
Stuka寫道…
馬祖的母語與正統福州鼓樓區附近所說的侯官片(閩東語分出的福州話)有些差異,其他福州十邑的語言因為地形差異口音不同,我是從小跟父親學老家三坊七巷正統福州官話母親學古田話,國小1~6年級3個導師分別說屏南話、尤溪話與長樂話,連江縣馬祖鄉所說的福州話與現在中國連江話口音還是不太相同。
雖然從小我在家都只說普通話,但是跟祖籍思明的祖母(陳嘉庚的親侄女)學會廈門話與海南軍話,在1970年代初期左營眷村學會多種口音的海南軍話,讀國中才覺得一般台灣人所說的閩南話口音很怪,讀高中有個住金門的同學能以相近口音的閩南語溝通,也因此能聽懂廣東話與客家話,1980年代初期能聽懂許多港劇的主題曲,讀高中開始也能聽懂同學用客家話說我的壞話用普通話反擊。
其實中國光一個福建省語言就非常複雜,從小到大學會大部份福建省的語言,除了所有的閩東語包括蠻話,還有海南文昌話、媽祖說的湄州話、建甌話、崇安話、三明話與邵武話,馬祖的母語教材感覺與我學會正統的福州話不同,但是可以用來教自己與親戚的小孩;海南軍話教材必須要去中國找,那是一種學會後自然能學會其他語言的瀕危語言,會重視福州話是因為民進黨與台聯候選人都曾與我握手邊用福州話問候他們的女兒(他們的媽媽太老或已死),包括謝長廷、陳菊、陳水扁.....等,在外殺價和父母親直接以福州話討論,老家就在三坊七巷新四軍辦事處附近,福州八一七北路以東、安民巷以南、吉庇路以北大概織緞巷附近的地以前都是我家的地,而且母親的老家也出了兩個福州之光臨水夫人與甘國寶。
Unknown寫道…
我就是大陆这边的连江人,感觉上面视频中的婆婆说话和我的口音相差不大,如果你们了解福州十邑的口音就知道为什么我说相差不大了,我作为连江人在福州读书的时候基本很难听懂永泰同学说的福州话.
Unknown寫道…
福州话隔着一座山口音和用词习惯都有点微小差异,就以我家乡百胜村和我们所隶属的晓澳镇来说,就隔了一座山丘,走山路十五到二十分钟的路口音就有些差别.
YYC寫道…
金門話怎麼教?給「本土語言教學」的幾個建議



12年國教新課綱將「本土語言」列為各級學校課程(國小必修、國中選修、高中校本課程);《國家語言發展法》亦將閩南語、客語、原住民語、手語及閩東語等國家語言(本土語言)列為部定課程,預計自111年8月起,成為國高中必修課。如何有效落實本土語言的教學,已然無法迴避。

之前在文章〈金門話的傳承,需要更多努力〉中,我們談到金門話日漸式微的主客觀因素,並提出傳承與復振的初步建議。日前,教育部已允諾將與金門縣政府共同面對金門話的教學困境,針對現行語言能力認證、師資培育聘用等政策,再提出建議如下:

一、尊重腔調的認證制度
首先,我們建議閩南語認證比照客語、原住民語,增加金門話之選項或授權地方政府自行認證。

為了尊種不同腔調,目前客語認證共有5種腔調種類(四縣、海陸、大埔、饒平、詔安)可選考,原住民族語言能力認證更有16族語、42種方言可選考;閩南語認證考試卻不分方言腔調。出題者雖會選擇各地腔調相同的語音及詞彙,避免針對語音腔調出題,但因金門話之發音、腔調、用詞與「台灣閩南語」仍存在相當差異,閩南語認證考試如果不分方言腔調,既不尊重使用金門話的族群,也降低了金門地區中小學教師參加認證的誘因,一般民眾當然更無參與認證之意願,不利於本土語言的保留與傳承。

直到現在,金門具閩南語中高級認證資格的教師仍然不多,目前金門縣各國小僅24人通過中高級認證(含3位校長、16位正式老師、3位代課老師、2位教學支援工作人員),為熟悉考試腔調,每年都必須從台灣聘請師資開設3~5的之加強班。

更矛盾的現象在於認證系統與金門話教學的扞格。目前認證考試的書寫系統以教育部公告之「台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台羅正式版)與「台灣閩南語推薦用字」(700字詞)為標準,老師們必須以偏「台灣閩南語」腔調用詞通過認證;但回到金門校園任教時,卻要以「金門話」傳授本土語言。如此一來,本土語言認證與上課內容形成一種錯亂及斷裂,實在不利傳承與發展。建議可以增加金門話的認證選項,或授權地方政府自行認證,務使考用合一,減少教學現場的落差。

二、依現狀調整師資聘用甄選
其次,金門話之師資聘用,應比照原住民語由各該學校之主管機關採聯合甄選與任用方式。

依規定,現行閩南語文專長教師,均須取得合格教師資格。金門常住人口並不多,隨著老一輩嫻熟金門話教學的資深教師逐漸退休,當前的金門話教學,儘管教材一應俱全,卻出現年輕一輩閩南語教師未必能以流利金門話進行教學、或能以金門話進行教學者未必取得資格的困境。

為免金門話就此產生教學斷層,建議比照原住民語,由各該學校之主管機關採聯合甄選方式,放寬金門地區國家語言師資任用來源,以因應將來國小、國高中之部定課程師資需求,並鼓勵年輕一輩金門子弟願意學習金門話,進而投入金門話的教學工作。

三、投注更多資源,讓學習更方便
第三,中央地方應該合作,加強金門話學習資源之投注。

客語因為南部的四縣腔發音、部分用語與北部四縣腔調不同,教育部整合各界看法,將南四縣的書寫用詞獨立區別出來,讓客語的傳承與保存更加周全完備,未來並可能出版6個版本的客語辭典,將客語與文化更完整地保存下來。至於《原住民族語言線上詞典》也已完成16部族語詞典,部分大學並開設「原住民族語言文化課程」,鼓勵原住民重點學校在職教師及師資生修習,修畢學分取得證明者並即具師資甄選資格,這些具體作為確有助於客語、原住民與之教學與傳承。

反觀教育部《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收錄的1萬6千個常用閩南語詞彙及單音字,或台灣閩南語推薦用字700字表,卻有不少字詞的音讀疏漏金門話的發音,建議適時檢視增修。

此外,中央部會與地方政府亦應加強合作,以長期致力本土語言教材編寫的金門縣政府為例,未來可加強系統化的整理與推廣,教育部並應在語言學研究與傳承上,提供瀕危金門話復振所需之支援與協助。

四、本土語言也是保存文化的一部分
最後,還要提升本土語言教學品質,為母語傳承與復振注入活水。

《國家語言發展法》的立法,為台灣建構彼此尊重欣賞、相互包容的多元語言永續發展環境。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之美就是在保有地方的特色,以金門為例,當大部分金門人都能操著純正的閩南語金門腔,藉由腔調差異就可得知當地的歷史沿承,可見保存本土語言的重要。

惟有保有其多樣性與多元面貌,文化才能豐富且流傳如活水;有朝一日金門話若消失殆盡,則部分的文化多元亦隨之而逝,每一種語言都應加以保存,因為每種語言都可說是一項文化的重要資源、資產,不應任其消失。

「母語文化」在文化傳播上也有其意義,不應追求語言的統一,而應藉由研究、推廣與使用,讓不同族群之間的語言文化得以彼此欣賞,相互學習。在《國家語言發展法》逐步落實施行之際,相信透過相關政策的根本思考與改善,可以有效提升金門話的教學品質,為瀕危本土語言的傳承與復振注入活水。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266/article/9754
陳小宇寫道…
我在東引當兵,他們當地人說他們說的是閩北話,跟南北竿那邊的話也不同😑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為什麼中文叫 "Mandarin" -滿大人?

讀者發問:「現代英語稱中文為 Mandarin,其實就是「滿大人」,當時的滿族官員威風凜凜,前來大清王朝的外國人聽到這詞,就把它直譯為英語-Man-da-rin。這是真的嗎?」

我們怎麼學外語?-Krashen 的五個假說 (Monitor Theory)

  人們究竟是怎麼學習第二語言,這是個直至今日都還在語言學界及語言教育界爭論不休的議題。不過,在諸多理論中,有一些較為代表性的理論,還是可以介紹給大家。今天要介紹的就是 Stephen Krashen的理論。

「龜茲」怎麼念?

談到「正確」的讀音,那麼有許多人一定會想起歷史課本上面的一些國名,從小到大也遇到幾個字音魔人老師,舉凡:「龜茲要念丘慈;月氏要念肉汁。」好像沒這樣念就少了點文化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