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印歐語系-凱爾特語族

相對於日耳曼語族的繁盛發展,凱爾特語族就沒這麼幸運了。


凱爾特語族一樣是印歐語系下面的一支,現存於英國的威爾斯、蘇格蘭,法國的不列塔尼,以及愛爾蘭等地。下面又可以分為大陸型及海洋型,當中的成員有高盧語、愛爾蘭語、蘇格蘭蓋爾語、布列塔尼語、威爾斯語等約數十種語言,我們在歷史課上學到的高盧人就是使用高盧語,高盧語在現今法國一代一度相當通行,然而後來被拉丁語勢力擊敗,不久後便死去。

凱爾特語族的語言主要分布在英法等國-然而,英語是我們上次談到的日耳曼語族,法語則是羅曼語族的一員,因此凱爾特語族一直以來活在威脅之中。除了我們剛剛提到、一度風行西歐但已滅絕的高盧語外,其他語言也狀況也很危急。愛爾蘭的官方語言-愛爾蘭語也是凱爾特語族的一員,但即便他已是官方語言,許多國民仍不會講愛爾蘭語,因此近年來,愛爾蘭開始積極推廣母語教育,希望能讓這個相對弱勢的語族繼續活下去。

大陸型和海洋型的凱爾特語言彼此差異不小,但仍有些共同特徵。從前的凱爾特語有三種性別區分,也就是名詞分陽性、中性、陰性。及至現代,海洋型語言則剩下兩種性別。凱爾特語族數數的方式也十分有趣,他們以20為單位,例如53,就講成13加上兩個20。很多凱爾特語的語序是VSO(動詞-主詞-受詞),所以「我看電視」就成了「看我電視」。除此之外,凱爾特語族也不太使用以人為主語的「有」字句,所以「我有一台電腦(英譯:I have a computer)」會說成「有一台電腦是我的(英譯:There is a computer to me.)」等等。

圖為凱爾特語族的分布。很多人去英國鄉村玩的時候,會說那裡的「方言」艱澀難懂。在英國,確實有許多特別的英語方言,不過,如果是到這張地圖上色的地方玩-例如威爾斯、蘇格蘭等地,那麼,很可能聽到的根本不是英語,而是某個凱爾特語族的語言,他們跟英語可是異父異母、是完全不同的語言喔!

最後這個影片,是前愛爾蘭總統用愛爾蘭語發表的一段話,約莫一分多鐘。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為什麼中文叫 "Mandarin" -滿大人?

讀者發問:「現代英語稱中文為 Mandarin,其實就是「滿大人」,當時的滿族官員威風凜凜,前來大清王朝的外國人聽到這詞,就把它直譯為英語-Man-da-rin。這是真的嗎?」

我們怎麼學外語?-Krashen 的五個假說 (Monitor Theory)

  人們究竟是怎麼學習第二語言,這是個直至今日都還在語言學界及語言教育界爭論不休的議題。不過,在諸多理論中,有一些較為代表性的理論,還是可以介紹給大家。今天要介紹的就是 Stephen Krashen的理論。

「小明」的奧祕

 中央社在2020年8月19日發布的一則新聞,採用了這樣的標題:「 陳明通:總統指示要讓小明及陸生準時回來上學 」。 這裡的「小明」,對身在台灣並有跟上時事的人而言並不難理解,根據陸委會先前在媒體給的定義,指的是「具有台灣合法居留身分,已與父母在台灣共同居住生活、就學多年,過年期間隨同父母到中國大陸探親,因停航滯留者。」;但對於其他讀者而言,可能就會一頭霧水。 但是那些知道「小明」的人,又是怎麼了解「小明」的定義、其中又牽涉到什麼語言的處理過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