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語言發展與障礙(一)-其實我有閱讀障礙?

有一些人,即便長大成人,也仍無法流暢閱讀文字。其他腦功能都正常,偏偏就閱讀和書寫無法隨心所欲。這種無法閱讀的症狀,我們稱為閱讀障礙或讀寫障礙。


讀寫障礙(dyslexia)1884年由德國眼科醫生魯道夫.貝爾林命名,其後至今雖有許多研究,但因為研究起來相當困難,進展仍不如其他領域快速。能夠確知的是,讀寫障礙的人大腦語言區當中音韻迴圈與視覺無法正常聯繫結合。當視覺的內容無法跟音韻迴圈的資訊統合,資訊便無法被讀者所了解,可以說我們的閱讀很仰賴聽覺性的語言。

讀寫障礙其實並不稀有,我們身邊一定有這樣的人,或者…… 我們可能就是。

在我們讀文字的時候,會下意識的默念,待文字與音韻結合後,才開始進行閱讀。若兩者無法統合,只是用視覺觀看文字,那麼每個文字就只是無意義的圖像。就算是較嚴重的閱讀障礙者,看到單個文字(如A、B、C)等,還是能辨識出是字母,但卻無法將他們組合在一塊兒。這種情況與中風造成的失讀症並不同,並不是腦裡有哪個區塊「壞掉了」所造成。

再怎麼嚴重的閱讀障礙者,通常都能自在地進行會話,只有在語言化為文字的時候,才會發生困擾。當時不乏一些學者教授,也有不少年輕學子,讀書對他們而言是相當痛苦的事,他們許多人具有其他領域的長才,在各處發光發熱。

1990年代後期,我曾參與一個美日合作的神經語言學計畫,該計畫由現在的JST(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所共同舉行,美方為麻省理工學院的語言哲學研究所,包括喬姆斯基等學者皆有參與,日本則是派出以東大醫學系為中心的團隊,由專研腦科學宮下保司老師所率領。

研究結果相當驚人,美國約有7~8%的閱讀障礙者,簡直讓人無法置信。要是再加上疑似閱讀障礙的人,就有20%,等於每五人就有一人可能是閱讀障礙。這個研究結果並沒有在其他國家積極發表,在日本也不太為人所知。

我當然對研究結果相當吃驚,跟日本國內的神經心理學家談起,也總不為他們所採信。一方面,因為我也想確認這個結果,每遇到美國人時,我就問他們身邊是不是有不太能夠閱讀的親戚,問了幾個,每個都跟我說有。光我取的樣本,就已是不可思議的高比率了。該論文中提到百分之7的人口具有閱讀障礙,而日本因為沒有大規模研究,還不知確切比率,但目前這些閱讀障礙者,通常被劃入學習障礙之中。也就是說,這些閱讀障礙者在統計時很可能因為被當作學習障礙,而沒有被算進去。

根據大阪一位專業老師指出,日本極為嚴重的閱讀障礙,約佔人口的零點幾不等,目前仍缺乏正確的數字。不過,我也常看到明顯是閱讀障礙的孩子,有時他們會把文字寫成鏡像相反的樣子,平常沒問題,但在寫字時左右就是無法區分。

常被字寫反的小孩還算常見,但有些人即便長大了仍無法寫對。他們無法在一時間確定字的左右及方向,如果他們腦中的音韻迴圈還發揮功能,那麼在閱讀的時候,他們仍能把相反的字還原並了解意思;只不過若再嚴重一點,一個字就只能被當成一個圖像解讀,而無法與其他字一起結合並產生意義。

這些人聽聲音所傳達的語言是完全沒有任何問題的,美國也有不少閱讀障礙的名人,他們在許多領域有著驚異的才能。而當他們終於爬到高處成為領導者時,也就自然有人幫他們「念」文章,使他們更能發揮一己之才。

瑞典很早就開始研究閱讀障礙的團體,其名譽董事即是瑞典王室的貝爾納多特公主。其原因在於,國王的家系具有遺傳性的閱讀障礙,1998年瑞典王妃向大眾宣布國王具有閱讀障礙,並表示很擔心兩位公主及一位王子也會有同樣問題。該位王妃出身於德國的一般家庭,被認為相當聰慧。

閱讀障礙的名人不少,許多藝術家與演員都有閱讀障礙,羅丹即是一例。羅丹的狀況較為嚴重,幾乎無法閱讀。羅丹的父親相當擔心他無法勝任一般工作,因此培養他成為彫刻家,如此一來,即便他無法閱讀,也能自力謀生。而後他也成功發揮所能,在歷史上留下了名字。

知名藝術家羅丹即是著名的閱讀障礙者。

而音韻迴圈究竟出了什麼狀況導致閱讀障礙,目前仍沒有非常正確的數據,不過一般認為,主要是因為閱讀時腦中的音韻部門無法正常運作,進而無法跟語言連結。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學者認為是因為視覺迴圈與音韻迴圈需要結合才能產生「意義」,閱讀障礙便是「連結」出了問題,這一派以劍橋大學的學者為代表,不過目前為止仍尚未解明。

「語言」本質上訴諸聽覺,即便我們閱讀時,仍會下意識地與聲音連結,透過各種形式的「念」進行閱讀。要是掌管音韻的部門出了問題,便無法順利了解意思。這是目前最為有力的學說,不過原因為何仍有兩大派不同的說法,一派認為是視神經的問題,另一派則是認為腦中有區塊受損因而無法正常運作。

有趣的是,英文為母語的國家擁有較高的閱讀障礙比率,義大利、中文母語為主的國家等相比之下少一些,日本的比例則更低。一些學者認為,這與該國使用的文字有很大關係。英語因為已經拼寫規則演變得相當多元,英語母語者連結腦中音韻時,需要輸入一整串字母排序。


摘譯自小泉英明(2011)《脳の科学史》第六章前段

留言

寫道…
若閱讀能力跟音韻迴圈有關,那聾的手語使用者為甚麼能閱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為什麼中文叫 "Mandarin" -滿大人?

讀者發問:「現代英語稱中文為 Mandarin,其實就是「滿大人」,當時的滿族官員威風凜凜,前來大清王朝的外國人聽到這詞,就把它直譯為英語-Man-da-rin。這是真的嗎?」

我們怎麼學外語?-Krashen 的五個假說 (Monitor Theory)

  人們究竟是怎麼學習第二語言,這是個直至今日都還在語言學界及語言教育界爭論不休的議題。不過,在諸多理論中,有一些較為代表性的理論,還是可以介紹給大家。今天要介紹的就是 Stephen Krashen的理論。

「龜茲」怎麼念?

談到「正確」的讀音,那麼有許多人一定會想起歷史課本上面的一些國名,從小到大也遇到幾個字音魔人老師,舉凡:「龜茲要念丘慈;月氏要念肉汁。」好像沒這樣念就少了點文化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