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閩南語或客家話是一個語言嗎?
版友在閱讀前幾篇的時候,可能會發現不管是台語或客家話,我都稱它們為「語言」而不是「方言」。究竟什麼情況我們稱呼一個語言是「方言」?為什麼美國人不講自己的語言叫「美語」而是叫「美式英語」?
做為語言學研究的主體,「語言」的定義十分重要。而判斷一個語言是獨立的語言或是一個方言,卻是一個爭論不休的話題。舉例來說,對一些居住在德國北部的德國人而言,可以輕鬆聽懂荷蘭語。相反的,這些人所講的「德語方言」跟荷蘭語也很相近,但沒有一個荷蘭人會告訴你他們的語言是「德語方言」。在巴爾幹半島上,克羅埃西亞人跟塞爾維亞人談話幾乎沒有任何溝通障礙,但這個語言在克羅埃西亞被稱作「克羅埃西亞語」;在塞爾維亞,則被稱作「塞爾維亞語」。畫面轉到亞洲來,馬來西亞和印尼人也可以無障礙溝通,他們的語言就像美式英語和英式英語一樣,或像台灣華語和普通話,只是印尼人也不會說他們講的是「馬來話」。
看完上面一堆例子,你應該不難想像語言-特別是官方語言-其名稱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但學術上可不能這樣搞,這樣下去,台北人講的話叫台北語,台中人講的話叫台中語,肯定會無所適從。
在語言分類學上,判斷一種語言是不是另外一種語言的「方言」-也就是同一個語言的變體,通常用「相互理解程度」來判斷。假設我們現在有A和B兩種語言,我們就找不會A語言的B母語者來,給他聽A語言,看看他能夠了解多少。當兩邊的語言使用者可以自由通話,我們就可以說他是同一種語言。(雖然這裡會有「誰是方言」的問題)相反地,如果兩邊在沒學過對方語言的狀態下,無法了解對方意思,就代表兩個語言的相異度已經很高,我們就會把它們看作各自獨立的語言。
所以像剛剛那些情況,學術上會給它們一個較中立的名稱,例如印尼因為是後來獨立才把馬來語的名字改成印尼語,學術上就仍稱為馬來語(就好像美國人還是稱呼自己的語言為「英語」一樣)。比較模糊的地帶,像克羅埃西亞語和塞爾維亞語,為了保持學術中立,該語言就叫「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語」。
但如果你回頭想想,就會發現閩南語、客家話、華語之間幾乎沒有相通性,大家生活在一個複雜語言的環境,可能難以判斷,但下次你可以試著找來一個考過中文檢定、會講流利中文的外國人,對他說一串閩南語,問他剛剛你說了什麼,相信大家也都猜得到結果,因此在這樣的定義下,閩南語、客家話都算是「語言」,而不是「方言」。
然而我們一定找得到許多論文,把閩南語當成「漢語方言」,這有幾項成因:一是長期以來意識形態所影響,每個國家都會把自己境內的非官方語言稱作「方言」,因此「方言」在我們生活中充滿著政治色彩。其二是,對於一些歷史語言學家來說,同系下的各語言都能算是「方言」。這個定義下,以印歐語系為例,英語、法語、德語、義大利語都屬於方言,而中心的語言可能就由學者而定,如「拉丁語」。然而這個分類也會因人而異,換句話說,當我們使用「方言」這個詞的同時,我們就假定了一個中心語言。
正因為「方言」這個詞有著如此強烈的政治色彩,因此下次講起這個詞的時候,不妨提醒自己給它們一個中立的稱呼,台灣有著台灣閩南語、台灣客家話、台灣華語、阿美語、泰雅語……,他們彼此之間並不能自由相通,我們又何必塑造「正統」和「方言」的意識形態對立,他們就活在我們身邊,都是「語言」,都活生生的。
版友在閱讀前幾篇的時候,可能會發現不管是台語或客家話,我都稱它們為「語言」而不是「方言」。究竟什麼情況我們稱呼一個語言是「方言」?為什麼美國人不講自己的語言叫「美語」而是叫「美式英語」?
做為語言學研究的主體,「語言」的定義十分重要。而判斷一個語言是獨立的語言或是一個方言,卻是一個爭論不休的話題。舉例來說,對一些居住在德國北部的德國人而言,可以輕鬆聽懂荷蘭語。相反的,這些人所講的「德語方言」跟荷蘭語也很相近,但沒有一個荷蘭人會告訴你他們的語言是「德語方言」。在巴爾幹半島上,克羅埃西亞人跟塞爾維亞人談話幾乎沒有任何溝通障礙,但這個語言在克羅埃西亞被稱作「克羅埃西亞語」;在塞爾維亞,則被稱作「塞爾維亞語」。畫面轉到亞洲來,馬來西亞和印尼人也可以無障礙溝通,他們的語言就像美式英語和英式英語一樣,或像台灣華語和普通話,只是印尼人也不會說他們講的是「馬來話」。
看完上面一堆例子,你應該不難想像語言-特別是官方語言-其名稱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但學術上可不能這樣搞,這樣下去,台北人講的話叫台北語,台中人講的話叫台中語,肯定會無所適從。
在語言分類學上,判斷一種語言是不是另外一種語言的「方言」-也就是同一個語言的變體,通常用「相互理解程度」來判斷。假設我們現在有A和B兩種語言,我們就找不會A語言的B母語者來,給他聽A語言,看看他能夠了解多少。當兩邊的語言使用者可以自由通話,我們就可以說他是同一種語言。(雖然這裡會有「誰是方言」的問題)相反地,如果兩邊在沒學過對方語言的狀態下,無法了解對方意思,就代表兩個語言的相異度已經很高,我們就會把它們看作各自獨立的語言。
所以像剛剛那些情況,學術上會給它們一個較中立的名稱,例如印尼因為是後來獨立才把馬來語的名字改成印尼語,學術上就仍稱為馬來語(就好像美國人還是稱呼自己的語言為「英語」一樣)。比較模糊的地帶,像克羅埃西亞語和塞爾維亞語,為了保持學術中立,該語言就叫「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語」。
但如果你回頭想想,就會發現閩南語、客家話、華語之間幾乎沒有相通性,大家生活在一個複雜語言的環境,可能難以判斷,但下次你可以試著找來一個考過中文檢定、會講流利中文的外國人,對他說一串閩南語,問他剛剛你說了什麼,相信大家也都猜得到結果,因此在這樣的定義下,閩南語、客家話都算是「語言」,而不是「方言」。
然而我們一定找得到許多論文,把閩南語當成「漢語方言」,這有幾項成因:一是長期以來意識形態所影響,每個國家都會把自己境內的非官方語言稱作「方言」,因此「方言」在我們生活中充滿著政治色彩。其二是,對於一些歷史語言學家來說,同系下的各語言都能算是「方言」。這個定義下,以印歐語系為例,英語、法語、德語、義大利語都屬於方言,而中心的語言可能就由學者而定,如「拉丁語」。然而這個分類也會因人而異,換句話說,當我們使用「方言」這個詞的同時,我們就假定了一個中心語言。
正因為「方言」這個詞有著如此強烈的政治色彩,因此下次講起這個詞的時候,不妨提醒自己給它們一個中立的稱呼,台灣有著台灣閩南語、台灣客家話、台灣華語、阿美語、泰雅語……,他們彼此之間並不能自由相通,我們又何必塑造「正統」和「方言」的意識形態對立,他們就活在我們身邊,都是「語言」,都活生生的。
留言
所有论述闽语粤语的文章中,除了说“相同沟通”是区分不同语言的标准外,都会说明中文的特殊性:同文不同音,所以西方那一套在中文世界是否适用一直有争议。
你看楼上那个 Sense Mac,就是被你误导的,害人不浅啊。
至于大陆媒体,从来都说是维语,蒙语,从没人说这是方言,遇到明白人就别造谣了。
客家话,闽南话被定义为“语言”也无不妥,但是语言的层次不能乱,依此定义,官话,吴语,湘语,赣语,粤语等等也要升格为“语言”,汉语变成了“语族”
支那是日本人用来称呼中华民国国民的,愿意对号入座的请收好,然后,请滚回你妈的逼里面去
另外 大家好好討論 還要使用粗口 水平可見一斑
然后,哥从不主动攻击人,但是若你先用攻击性词汇,就别怪我不客气,所以,你也赶紧滚回你妈的逼里面去,哦,不对,你妈的逼被你家的狗的鸡巴塞着呢
先解釋一下這篇對話的對象是「沒有語言學背景的人」,因為即便在中國語言學界,閩南語、客家話以語言學的標準來看是語言,學術標準不分國界、大略是一致的。
在語言學的世界中,講求的是較客觀的「相通度」,在這個標準下,一般人常說的中國「方言區」其實都是個別語言。
國際學界中,「漢語」確實是一個語族,吳、閩、粵、客等這些因為缺少自然相通性,被視個單獨的語言。其中,又因為閩語下面的語言之間也不能相通,因此部分學者將閩語視為「語群」,其概念有如日本琉球語或南島語系的台灣南島語群,在這架構下,閩語群是個次於漢語族、但高於台灣閩南語的群體。台灣閩南語及廈門閩南語相通程度仍相當高,但與其他地方閩南語的相差程度甚大,這跟福建地形及語言邊陲地位有關。因此Zong Qin所提到的「提高語言層次」,基本上是沒有錯、而且學界已經實行的。
再來談一下中國政府的語言政策,在實務上,我認為中國政府說這些語言是方言並無不妥,因為政治上他們歸屬中國政府所轄,並不代表這就是「錯的」,台灣政府若將島上數十種南島語言都歸類成「方言」,那也僅是「與學術認知不符」,一樣的意思。事實上,政治劃屬方言的情形各國皆有,法國也有許多人以為南法講一種「法語方言」,但其實是不同語言(奧克語 langue d'oc)。因此我認為中國政府此舉可以理解,只是想提醒讀者從語言學客觀角度而言他們可以是單獨語言。
同文不同音的問題,其實在各個語族的分化都可以看見,漢語族各語言是「看同一個字、念不同的音」,這在拉丁語族及日耳曼語族也都有相同情形,同樣一個拼字或組合,在各地因為語言變化而不同,因此漢語族的特殊性,我想並不來自於「語言本身」,而是來自於使用「漢字」這套複雜系統。但回歸語言的音聲層次,漢語族並沒有與世界語言脫節或不同的部分。
以上,僅此做幾點回覆,麻瓜的語言學歡迎各界的討論,因此尚沒有刪除留言的打算,麻瓜先生希望這裡成為一個語言學科普的平台,希望大家能平心靜氣一起討論,並減少情緒化字眼,謝謝各位!
版大的文章解除了我的疑問,所以各族語言是不相通的,但是相近(互相要學很快),這樣是嗎?
虽然我对我们国家的民族分类之混沌感觉很困惑,这个题外话了。
說白了,所謂語文的分類都是「人為」的
在中國會傾向於把閩南語當作是漢語的分支
但在台灣會傾向於把中文語台語當作不同的語言看
所上面那位中國網友,倒是不需說你的說法一定是錯的
本身所謂語言的定義就充滿「政治性」
只是你要把那套搬來台灣,不買單就是會比較多
在台湾,把台语和中文看做不同语言的,是脑袋被意识形态塞满的蠢蛋。台语和国语同属中文,这是任何政治力量都改变不了的,至于台语和国语是分属于官话和闽南语两门不同 的语言, 还是不同的方言,倒是可以讨论。
某一、兩位臺灣的留言者也是如此,其實大家都沒有否定客語、閩南語(「臺語」)屬於漢語。
所以爭議應該沒有那麼大。大凡有語言學常識的人,都不會離譜到把漢語族或漢語的語言樹拆碎。
麻瓜先生也點出了,中國通行的語言學的分級方式,傾向是「一個漢語,多種方言」,和國際語言學常見以語言相通度為基準界定 language 或 dialect 或 region variant 的標準,有所不同了,這也是客觀的事實。語言學常識很多,中國一定要把各地互不相通的變體都放在「方言」位階,只因為一種漢字的通行性,這也是中國語言學界或語言政策放在全世界當中的一家之言,也只有尊重。但我個人同樣比較傾向採用國際一致的標準,不相通,就全部升級;漢語變成統轄眾多語言的一個語族也很好啊,漢語如此精深博大。
如果說「中文」指的是「漢語」或「漢語族」,而「台語」「國語」是下位概念,那「台語屬於中文」也同樣成立。(但我比較不傾向這種定義,因為如果一種語言的名稱既代表一種語言,又代表眾多同語族語言的集合體,那會多令人困惑啊!你跟美國人說,Taiwanese/Minnan is one kind of Chinese language,他說 why, Taiwanese/Minnan sounds totally different from Chinese! They are two languages to me!)
所以說穿了就是定義不同、層次不同,結論自然不同。在一國一地被廣為接受的概念,在國際上或在其他地方未必相同啊。別人未必因此就蠢吧。
至于跟欧美人士讨论的问题,如果这位欧美人士了解『闽南语』或者『台语』的概念,那他基本也会知道Mandarin的概念,那就用Mandarin和Hokkien/Taiwanese/Min dialect来区分就好了,如果他根本就不了解,说什么也没意义,他要继续问why, Taiwanese/Minnan sounds totally different from Chinese! They are two languages to me!),那就给他普及一下Mandarin≠Chinese就是了。
一堆意識形態,害死自己還自以為是。
一堆意識形態,害死自己還自以為是。
全漢:袂曉寫佮看是汝冊讀了無濟
全羅:anni kon li kam liaukai?
別扯一堆有的沒的,看不懂就耍任性,我看你才自以為是吧~
漢藏語系→漢語族→閩語群→閩南語
Zong Qin你是在生什麼氣
本來就不是方言,那你們要把日文韓文變漢語方言嗎?
他們也可以用漢文唸成不同音。 只是後來韓文變去漢字了。 但重要的字還是看得到漢字。 日文很多發音跟閩南語像,畢竟日語吸收很多唐朝文化。唐朝話又跟閩南語相似。尤其韓文也幾乎都是借音字,韓國吸收明朝文化,唸起來就像閩南語。 有漢字有幾乎同音閩南語的日語、韓語可以叫漢語的方言嗎? 我是不贊同方言這這說法啦! 語言就語言啊。 難道我們都是地球人,就要分類? 所以我們誰是最高人種最原始人種? 黑人最原始嗎? 我們就只是地球人然後有各人種而已,語言也一樣。 如果要分類人種,怎分? 亞洲人(臺灣人 中國人 日本人 韓國人 菲律賓人 所以是哪種血統比較高層次啊?沒人這樣分的吧… 語言也一樣,誰管他國際訂啥標準? 就像國際地位一樣為何臺灣是是不是國家要別人允許????? 這不是無關系別人叫婦女生孩子不能叫媽媽一樣。 哪這麼複雜啊… 就算有淵源又怎樣? 活在地球上的人所有都有血緣關係啊… 所以我們何必啊我血緣比較原始你們國是我們人和另個種配出來的。 其實生物就是一直DNA互選而已全世界都一樣沒有什麼層次不層次。 語言也一樣。 發展出來就是一個個體。 難道你們會把雙胞胎叔叔叫作爸爸嗎? 還是同是亞洲人你就認為啊泰國人就只是亞洲人的一個分支人種。 然後北方人種才是比較高層次嗎?
1. 台語與閩南語之間可以互通,因此互為方言。
2. 台語與普通話之間不能互通,因此互為語言。
3. 1 跟 2 不牴觸,語言也沒分什麼高低,也沒什麼所謂「是方言或语言的问题哪轮得到台语」。
以上,結案。
在汉语语系里面,有分文读跟俗读两种方式。
俗读会因为各地的口音改变或者是生活习惯,而改变其用法和创了一个新词汇。
但是在文读的方面,发音跟用法就比较固定,因为它使用在共同语言上面,也就是官话。
如果我们使用,闽南语里面的官话;用台湾流传的闽南语汉学来说,和原来的闽南语系的发音,就一模一样了,这又作何解释?
必須補充一點,「相互理解程度」不能作為「語言/方言」區別的唯一依據:以蘇州話和溫州話來說,兩者根本無法溝通,照理說是不同的語言,但她們事實上都被歸類為「吳語」,因為都具有b、d、g、v等濁音聲母。「語言邏輯」也是重要的判准。
又譬如聲調,現代漢語平聲(國語一二聲)皆有「平分陰陽」的現象,即平聲分為陰平、陽平,分化的條件不約而同都是中古漢語聲母的「清濁」,清者歸入陰平,濁者歸入陽平,如此緊密的對應規律絕對不是單純的「語言對語言」關係
至於「閩南語」作為一學術分類,應該很多人覺得沒差,只不過台語與華語之間的確相通性極低,雖然同源,但也早就分家許久
首先,有些字是完全相通的,如:mata(眼睛),我確定達悟語是這樣用。其中達悟族作家 夏曼·藍波安 的著作《大海之眼 mata no wawa》就是一個例子。
而之前在原民會賦帛琉參與會議,主委的演講中有提到,台灣有12族原住民族都有同樣的mata的用法,甚至於馬來西亞。我自己親自拿mata這個字去問過我的馬來華人朋友,他在不知情的狀況下幫我翻譯mata,在馬來話中的確是「眼睛」的意思。
另外一個比較無關,就是跟達悟語最相近的語言是巴丹語。此語言流通於菲律賓的巴丹省。尤其巴丹省最北邊的伊巴亞特島的用語與達悟語相近度最高。確定可以溝通無礙。
臺語就算上位是閩南語,但閩南語跟 Mandarin/華語/噗通話/Chinese 絕對不會是同一個語言,當然臺語就不會屬於「中文」。全世界都知道 español 就是 castellano,castellano 和 Català 又要分別學習,那 Català 跟 español 當然就是不同的語言。「一國一語」的迷夢早就幻滅了,世界各國幾乎都是多族裔多語言的國家,歐洲「一個國家」裡面都是這樣了,幅員相當於一整個歐洲,又號稱有幾千年歷史的東亞支那大陸,又怎麼可能沒有南北紛雜的多語多族結構呢?
兩、三個人混淆概念廢話一堆(還有那種滿口粗話的),無非就是怕承認「中國」、「漢語」、「漢族」都是拼裝概念以後,諸夏會覺醒獨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