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大家都說台語好多聲調,台語有幾個聲調?
聲調常常是外國人學習中文及很多語言時,一個很大的難關。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就是明明我已經覺得我發對了,母語者卻跟我說聲調聽起來怪怪的。當他們面對台語的時候,肯定又要呼天搶地一次。
其實答案在網路上都可以找到,台語-我們稱呼得精準點,就叫台灣閩南語,是閩南語的一個變體。究竟台語有幾個調,也要看看是哪個地方,像是鹿港的台語就有八個聲調,而一般台南或台北、較多人使用的台語,都剩下七個聲調了。不過,這可不是比賽,也沒有誰聲調愈多愈好,不然廣東話有九個聲調豈不是樂勝!我們先一起來看看台語的聲調有哪些。
這邊有一句話可以讓大家快速了解:
「衫、短、褲、闊、人、矮、鼻、直」
(衣服短、褲子寬、人矮、鼻子直)。照著順序念,就是一聲到八聲。
「等等,陰我啊?剛剛不是說台語七聲調嗎?」其實是因為傳統上認定的第二聲和第六聲(也就是「短」和「矮」)已經合併了,所以你聽起來可能會發現兩個聲調是一樣的,這是正常的,八個減一個,咱們就得到七個聲調啦!
用音高圖表示這七聲,可能會清楚一些:
不會台語也沒關係,咱們台灣多元族群兼容並蓄,麻瓜先生因此請了一位講台灣閩南話的朋友為大家念一下上面的八個字,會台語的人就請自己念啦!(檔案下載處)
這七個聲調,第四聲和第八聲就是所謂的「入聲字」,也就是結尾是-p, -t, -k 或者喉音的字。這些入聲字在台語中再次分了高音和低音,所以第八聲簡單來說就是key比較高的第四聲。
其實所謂的聲調,解釋起來就是「一個音節內音高的改變」,像我們唱歌一樣,pitch要準。不過我們講話不用這麼累,不管你是低嗓門或是男女高音,只要你做到了「音高的差異」,我們就可以聽出聲調,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每個人聲音有高有低、卻還是能用共同的聲調模式溝通的原因。
聲調的來由,可以追到上古漢語,那是在好久好久以前、詩經的年代,一些語言學家相信,那個時候的漢語已經出現聲調,其原因可能是為了彌補一些隨時代演化而消失的音。漢語一直演變,到我們熟悉的唐詩那年代,四個聲調已經形成,也就是「平上去入」。具體怎麼念,可能要搭時光機才能探知一二,不過就字面來看,當時人們叫它「平」,應該就是念平的;而入,就是表示以ptk結尾的音節。
這四個聲調,在閩南語,又繼續複雜化,簡單說來,平上去入四個聲調,各自分為兩派,就有平a、平b、上a、上b……,4x2= 閩南語的8聲,再演化到現在大多數人所說的台語,扣掉一個,就成了七個聲調。
這還不是最酷的,在台語裡頭,還有一個非常炫麗的「連續變調系統」,為了讓不會台語的人也能輕鬆了解,我又請了我朋友來錄「你,好,你好」這段話。
聽出來了嗎?「你」這個字本來是下降的聲調,但在「你好」裡面,「你」卻變成平的了!
這個就是所謂的連續變調,聽起來像是某種武功一樣。台語裡有個變調系統,細說分明需要時間,但最大的規則就是「最後一個字不要變!其他變變變!」怎麼變呢?我們就拿最規則的規則來說,大家可以記著1變7,7變3,3變2,2變1。1>7>3>2>1……。因為我想說不定很多人跟我一樣,一遇到數字會頭痛,所以這部分真的不強求,但通常台語要是聽起來「不輪轉」(台語界的大家請原諒我用俗字),常常是因為這個變調沒變好所造成。
題外話,而在我們講的「國語」裡面,入聲則是消失了。平上去入扣一個,照理說是三個,不過現在講國語裡有四聲,那多的一聲則是從平聲分出來的,也就是大概像 平a、平b、上、去 這種感覺。客家話則有六聲,因為平聲和入聲各分成兩種。那廣東話有9聲,這…… 4x2也頂多八個,能到9個實在太神奇了,因此有些學者認為,第9聲其實不是漢語,而是古時候廣東靠近東南亞的語言影響,因為他們那邊的語言也是有聲調的。不過這說法當然很可能只是都市傳說,因為其實中國閩粵地區並不是一直都是漢語區,影響可能有,但其他漢語語言也有聲調分化的現象,因此真正的來源可能還不能這麼快論定。
最後給所有頭昏腦漲的人,一句研究音韻學的荷蘭人學長逼我教他台語時、一時炸裂所說的話:「阿不管啦,反正我聽起來你們就是在唱歌,而我一直五音不全(自暴自棄狀態)。」能確定的是,看這篇文章的人應該至少都會台灣華語,也就是能掌握四種聲調的強者。希望不管是哪種聲調語言,在我們身邊都能一直唱到永遠。♪
聲調常常是外國人學習中文及很多語言時,一個很大的難關。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就是明明我已經覺得我發對了,母語者卻跟我說聲調聽起來怪怪的。當他們面對台語的時候,肯定又要呼天搶地一次。
其實答案在網路上都可以找到,台語-我們稱呼得精準點,就叫台灣閩南語,是閩南語的一個變體。究竟台語有幾個調,也要看看是哪個地方,像是鹿港的台語就有八個聲調,而一般台南或台北、較多人使用的台語,都剩下七個聲調了。不過,這可不是比賽,也沒有誰聲調愈多愈好,不然廣東話有九個聲調豈不是樂勝!我們先一起來看看台語的聲調有哪些。
這邊有一句話可以讓大家快速了解:
「衫、短、褲、闊、人、矮、鼻、直」
(衣服短、褲子寬、人矮、鼻子直)。照著順序念,就是一聲到八聲。
「等等,陰我啊?剛剛不是說台語七聲調嗎?」其實是因為傳統上認定的第二聲和第六聲(也就是「短」和「矮」)已經合併了,所以你聽起來可能會發現兩個聲調是一樣的,這是正常的,八個減一個,咱們就得到七個聲調啦!
用音高圖表示這七聲,可能會清楚一些:
不會台語也沒關係,咱們台灣多元族群兼容並蓄,麻瓜先生因此請了一位講台灣閩南話的朋友為大家念一下上面的八個字,會台語的人就請自己念啦!(檔案下載處)
這七個聲調,第四聲和第八聲就是所謂的「入聲字」,也就是結尾是-p, -t, -k 或者喉音的字。這些入聲字在台語中再次分了高音和低音,所以第八聲簡單來說就是key比較高的第四聲。
其實所謂的聲調,解釋起來就是「一個音節內音高的改變」,像我們唱歌一樣,pitch要準。不過我們講話不用這麼累,不管你是低嗓門或是男女高音,只要你做到了「音高的差異」,我們就可以聽出聲調,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每個人聲音有高有低、卻還是能用共同的聲調模式溝通的原因。
聲調的來由,可以追到上古漢語,那是在好久好久以前、詩經的年代,一些語言學家相信,那個時候的漢語已經出現聲調,其原因可能是為了彌補一些隨時代演化而消失的音。漢語一直演變,到我們熟悉的唐詩那年代,四個聲調已經形成,也就是「平上去入」。具體怎麼念,可能要搭時光機才能探知一二,不過就字面來看,當時人們叫它「平」,應該就是念平的;而入,就是表示以ptk結尾的音節。
這四個聲調,在閩南語,又繼續複雜化,簡單說來,平上去入四個聲調,各自分為兩派,就有平a、平b、上a、上b……,4x2= 閩南語的8聲,再演化到現在大多數人所說的台語,扣掉一個,就成了七個聲調。
這還不是最酷的,在台語裡頭,還有一個非常炫麗的「連續變調系統」,為了讓不會台語的人也能輕鬆了解,我又請了我朋友來錄「你,好,你好」這段話。
聽出來了嗎?「你」這個字本來是下降的聲調,但在「你好」裡面,「你」卻變成平的了!
這個就是所謂的連續變調,聽起來像是某種武功一樣。台語裡有個變調系統,細說分明需要時間,但最大的規則就是「最後一個字不要變!其他變變變!」怎麼變呢?我們就拿最規則的規則來說,大家可以記著1變7,7變3,3變2,2變1。1>7>3>2>1……。因為我想說不定很多人跟我一樣,一遇到數字會頭痛,所以這部分真的不強求,但通常台語要是聽起來「不輪轉」(台語界的大家請原諒我用俗字),常常是因為這個變調沒變好所造成。
題外話,而在我們講的「國語」裡面,入聲則是消失了。平上去入扣一個,照理說是三個,不過現在講國語裡有四聲,那多的一聲則是從平聲分出來的,也就是大概像 平a、平b、上、去 這種感覺。客家話則有六聲,因為平聲和入聲各分成兩種。那廣東話有9聲,這…… 4x2也頂多八個,能到9個實在太神奇了,因此有些學者認為,第9聲其實不是漢語,而是古時候廣東靠近東南亞的語言影響,因為他們那邊的語言也是有聲調的。不過這說法當然很可能只是都市傳說,因為其實中國閩粵地區並不是一直都是漢語區,影響可能有,但其他漢語語言也有聲調分化的現象,因此真正的來源可能還不能這麼快論定。
最後給所有頭昏腦漲的人,一句研究音韻學的荷蘭人學長逼我教他台語時、一時炸裂所說的話:「阿不管啦,反正我聽起來你們就是在唱歌,而我一直五音不全(自暴自棄狀態)。」能確定的是,看這篇文章的人應該至少都會台灣華語,也就是能掌握四種聲調的強者。希望不管是哪種聲調語言,在我們身邊都能一直唱到永遠。♪
留言
有無可能如同愛爾蘭話復生!
其一、哪字屬哪聲,自古已定,如「君」爲陰平聲。泉腔「君」位在中平音,漳腔「君」屬高平音,不會因爲腔調,而改變字的聲調名。
其二、請問Lim先生講的「第六聲跟第七聲合併」,是按陰平、陽平、陰上、陽上⋯⋯排序,還是按陰平、陰上、陰去⋯⋯的順序?不以聲調名爲準,單就聲調音而言,纔能說清楚。
其三、要研究有沒有併聲,請排出相同的字詞,這樣纔能比較。
請用泉州、漳州、臺南、鹿港四腔分別來唸:詩、始、四、薛、時、是、豉、蝕
如泉州話”奉 近”讀陽上,漳州話不讀陰上,讀陽去。
泉州話有些字文讀陰上,白讀陽上(漳州併去),
如”卵 兩 老 五 午 有”,
有些字雖同是古次濁上聲字,文白皆讀陰上,
如”滿 染 往 湧 領 眼”。
漳州話、同安話、臺灣話優勢腔的七聲調,
應寫陽上併入陽去,非併入陰上,
兩者是不同層次的東西。